

民政部、全國老齡辦發布《2024年度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公報》
近日,民政部、全國老齡辦發布《2024年度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公報》(以下簡稱《公報》),向社會發布了2024年我國人口老齡化概況,并介紹了我國老齡事業的頂層設計、老年社會保障、養老服務體系、老年健康服務、銀發經濟、老年友好型社會、國際交流合作等內容,展示了國家有關職能部門推進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努力和成果。
《公報》顯示,截至2024年年末,全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31031萬人,占總人口的22.0%;全國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2023萬人,占總人口的15.6%。全國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撫養比22.8%。全國人均預期壽命達79.0歲。
在老齡事業發展頂層設計方面,一系列重磅舉措出臺,為老齡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政策指引。其中,2024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強調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2024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養老服務改革發展的意見》,強調健全分級分類、普惠可及、覆蓋城鄉、持續發展的養老服務體系,要求加快健全覆蓋城鄉的三級養老服務網絡,貫通協調居家社區機構三類養老服務形態,構建養老服務事業產業發展三方協同機制,強化有力有效的要素保障。
在老年社會保障方面,截至2024年年末,49個試點城市參加長期護理保險人數達18786萬人,享受待遇人數超146萬人,全年基金收入279.6億元,基金支出131.1億元。長期護理保險定點服務機構超8800家,護理服務人員約30萬人。全國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對象625.0萬人(其中老年人145.3萬人),保障平均標準為每人每月798.1元,比上年增長3.9%;全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對象3361.5萬人(其中老年人1325.1萬人),保障平均標準為每人每月593.9元,比上年增長5.9%。全國城市特困人員40.2萬人(其中老年人24.7萬人),全國農村特困人員439.4萬人(其中老年人346.6萬人)。
在養老服務體系方面,養老服務供給、兜底保障、人才培養等工作穩步發展。全年下達中央預算內投資75.9億元支持202個養老設施(含醫養結合)建設項目,中央財政安排2.96億元支持59個地區開展縣域養老服務體系創新試點,以點帶面推動提升農村養老服務整體水平。全國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5.8萬個、涉及966萬戶,增設養老、托育等各類社區服務設施1萬余個。截至2024年年末,全國共有各類養老機構和設施40.6萬個,養老床位合計799.3萬張;全國享受老年人補貼人數共計4949.4萬人;全國老年助餐點達7.5萬個;全國高校共開設護理學、養老服務管理等專業點770余個;“十四五”期間累計支持208萬戶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
在老年健康服務方面,服務體系不斷健全,醫養結合深入發展。2024年,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接受健康服務的65歲及以上老年人數達1.41億。截至2024年年末,全國共有國家老年醫學中心1個、國家老年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6個;設有老年醫學科的二級及以上公立綜合性醫院6000余個;建成老年友善醫療機構的綜合性醫院15624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39138個;安寧療護服務在全國185個市(區)推開。全國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服務機構簽約合作超過8.5萬對,醫養結合機構超過8400家,其中進行養老機構備案的醫療衛生機構近3600家,設立醫療衛生機構的養老機構超過4800家,床位總數超過210萬張。
在銀發經濟發展方面,2024年,從事老年產品和服務的相關企業注冊7.76萬家;共發布適老化相關國家標準34項;將居家適老化改造列入家裝廚衛“煥新”補貼,累計補貼約130萬件產品,爭取補貼資金約30億元。在提升銀發消費環境上,2024年共下達16項老齡化社會、家用電器、公共設施適老化等國家標準制定計劃。
在老年友好型社會建設方面,截至2024年年末,60周歲及以上“銀發”網民數量1.56億人,占網民數量比重約14.1%;累計推動超50項適老化及無障礙專利免費開放,超過1億臺國產品牌智能手機、智能電視完成適老化改造,超3000個老年人常用的互聯網網站和應用完成改造。2024年,全國法律援助機構共組織辦理老年人法律援助案件10萬余件,惠及老年人11萬余人,解答老年人法律咨詢66萬余人次;全國公證機構為老年人辦理減免收費公證6萬余件,為老年人辦理免費遺囑公證2萬余件。
《公報》顯示,截至2024年年末,全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31031萬人,占總人口的22.0%;全國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2023萬人,占總人口的15.6%。全國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撫養比22.8%。全國人均預期壽命達79.0歲。
在老齡事業發展頂層設計方面,一系列重磅舉措出臺,為老齡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政策指引。其中,2024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強調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2024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養老服務改革發展的意見》,強調健全分級分類、普惠可及、覆蓋城鄉、持續發展的養老服務體系,要求加快健全覆蓋城鄉的三級養老服務網絡,貫通協調居家社區機構三類養老服務形態,構建養老服務事業產業發展三方協同機制,強化有力有效的要素保障。
在老年社會保障方面,截至2024年年末,49個試點城市參加長期護理保險人數達18786萬人,享受待遇人數超146萬人,全年基金收入279.6億元,基金支出131.1億元。長期護理保險定點服務機構超8800家,護理服務人員約30萬人。全國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對象625.0萬人(其中老年人145.3萬人),保障平均標準為每人每月798.1元,比上年增長3.9%;全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對象3361.5萬人(其中老年人1325.1萬人),保障平均標準為每人每月593.9元,比上年增長5.9%。全國城市特困人員40.2萬人(其中老年人24.7萬人),全國農村特困人員439.4萬人(其中老年人346.6萬人)。
在養老服務體系方面,養老服務供給、兜底保障、人才培養等工作穩步發展。全年下達中央預算內投資75.9億元支持202個養老設施(含醫養結合)建設項目,中央財政安排2.96億元支持59個地區開展縣域養老服務體系創新試點,以點帶面推動提升農村養老服務整體水平。全國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5.8萬個、涉及966萬戶,增設養老、托育等各類社區服務設施1萬余個。截至2024年年末,全國共有各類養老機構和設施40.6萬個,養老床位合計799.3萬張;全國享受老年人補貼人數共計4949.4萬人;全國老年助餐點達7.5萬個;全國高校共開設護理學、養老服務管理等專業點770余個;“十四五”期間累計支持208萬戶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
在老年健康服務方面,服務體系不斷健全,醫養結合深入發展。2024年,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接受健康服務的65歲及以上老年人數達1.41億。截至2024年年末,全國共有國家老年醫學中心1個、國家老年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6個;設有老年醫學科的二級及以上公立綜合性醫院6000余個;建成老年友善醫療機構的綜合性醫院15624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39138個;安寧療護服務在全國185個市(區)推開。全國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服務機構簽約合作超過8.5萬對,醫養結合機構超過8400家,其中進行養老機構備案的醫療衛生機構近3600家,設立醫療衛生機構的養老機構超過4800家,床位總數超過210萬張。
在銀發經濟發展方面,2024年,從事老年產品和服務的相關企業注冊7.76萬家;共發布適老化相關國家標準34項;將居家適老化改造列入家裝廚衛“煥新”補貼,累計補貼約130萬件產品,爭取補貼資金約30億元。在提升銀發消費環境上,2024年共下達16項老齡化社會、家用電器、公共設施適老化等國家標準制定計劃。
在老年友好型社會建設方面,截至2024年年末,60周歲及以上“銀發”網民數量1.56億人,占網民數量比重約14.1%;累計推動超50項適老化及無障礙專利免費開放,超過1億臺國產品牌智能手機、智能電視完成適老化改造,超3000個老年人常用的互聯網網站和應用完成改造。2024年,全國法律援助機構共組織辦理老年人法律援助案件10萬余件,惠及老年人11萬余人,解答老年人法律咨詢66萬余人次;全國公證機構為老年人辦理減免收費公證6萬余件,為老年人辦理免費遺囑公證2萬余件。
信息來源:中國社會報